金山網訊 農歷春分前的一場冷雨以及這兩天走高的氣溫,點染出越來越多的綠意。不少市民發現檀山路口(與中山西路相交處)的一段文化墻已經被綠蔓披拂,其間還透出星星點點的黃。記者走訪市區發現,像這樣“立”起來的綠化大多是自然生長而成;由于城市平面空間有限,我市綠化部門鼓勵單位、居住區,特別是在城市橋梁、高架道路、河道駁岸、山體擋墻等市政公用設施上進行垂直綠化。
現有綠墻多為自然生長繁衍
愛好徒步健身的市民錢女士告訴記者,在她記憶中,檀山路口的這段綠墻至少有十多年了?!?005年春天的一個清晨,我跟朋友們從鎮江市區徒步去韋崗。途經檀山路口,被這片像瀑布一樣的迎春花驚艷到了。此后我只要經過這條路,都要看看這段綠墻。與平時看慣了長在地上的花草樹木相比,綠墻還是蠻有氣勢的?!卞X女士說。
中山西路18號的地稅局大樓外圍墻是一段“綠籬”。密密的藤本植物攀附在鐵質欄桿上,形成了一道既隔風沙又隔噪音的綠墻。家住廣東山莊的蔡先生告訴記者,這樣的綠色圍墻挺好,應該在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中推廣開來,既環保又美觀。
我市曾于2015年在老市政府項目西北角處臨街立起第一面人工管理的垂直綠化墻。施工方借用半截廢棄的墻體,將海棠、金森女貞、紅花繼木等“鑲嵌”在鐵架上,組合而成的這面綠化墻呈“L”形,將旁邊的LED大屏包圍起來。隱藏在綠化墻中的自動噴淋系統每天定時旋噴,讓花木吸足水分。然而,或許是管養有一定的難度,自去年下半年起,這面綠化墻中有部分花木“瘋長”,還有部分逐漸失去活力,目前來看觀感大不如初。
數據顯示,目前我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.55%。與較為成熟、大面積鋪開的平面綠化相比,市區垂直綠化的量要少得多。而記者實地走訪多處發現,現有的垂直綠化以自然生長、繁衍為主,人工栽植、管養有當的垂直綠化較少。
垂直綠化還有很多“空白點”
我市綠化管理部門人士表示,寸土寸金的城市中,土地的開發使用與綠地面積是一個對立的難題。而垂直綠化、立體綠化則提供了一個兩全的解決方案。作為丘陵山地占全市土地面積達51.1%的鎮江,垂直綠化有較大的發展空間。
自我市入選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后,市區道路及老小區海綿改造、有機更新過程中,適時引入了垂直綠化的理念。如焦山路改造中,米山人家小區附近的石駁岸作了擋墻垂直綠化,同時滿足了周邊居民、行人出門見綠的需求,又增加了道路的綠化層次感。老小區桃花塢新村的有機更新中,由于小區有地勢高差,施工人員在石駁墻下種植可攀援的爬山虎、發青等,見縫插綠遮擋墻面、增加綠化面積。
為了讓我市出現更多“立”起來的綠化,去年1月1日起施行的《鎮江市城市綠化管理辦法》中專設條款鼓勵垂直綠化——“單位、居住區等建(構)筑物符合建筑規范適宜綠化的,鼓勵進行垂直綠化、屋頂綠化等立體綠化;鼓勵采用透空圍墻或者不設置圍墻,透綠顯綠?!贝送?,“城市橋梁、高架道路、軌道交通、河道駁岸、山體擋墻等市政公用設施適宜垂直綠化的,應當實施垂直綠化?!?/p>
有市民提出,近年來我市拉開交通框架體系,橋梁、高架道路多了起來,相關部門應著力在這些地方布點綠化,讓垂直空間增加更多綠意。此外,古運河兩岸目前只栽植了柳樹,河道駁岸顯得有些光禿禿的,如果墻面再適當補些爬藤植物,綠化效果一定會更好。